在孕期,每一位准妈妈都对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充满牵挂。而彩超检查作为孕期产检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就像一双 “透视眼”,能帮助医生和准妈妈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排查潜在的异常问题,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般来说,整个孕期常规的彩超检查次数约为 5-6 次,每一次检查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目的。
孕早期(停经 6-8 周左右)通常会进行第一次彩超检查。这次检查主要是为了确认是否为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的可能,同时查看孕囊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有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以此判断胚胎的早期发育情况。
进入孕中期,大约在 11-13 周 + 6 天,会进行第二次彩超检查,也就是 NT 检查。NT 指的是胎儿颈后透明层的厚度,通过测量这个厚度,可以初步筛查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是孕期一项重要的早期排畸检查。
孕中期的 20-24 周是第三次重要的彩超检查时间,此时主要进行大排畸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系统超声检查。这个阶段胎儿的各个器官已经基本发育成型,通过详细的超声检查,可以全面观察胎儿的头部、面部、脊柱、心脏、腹部、四肢等结构,排查是否存在重大的结构畸形。
到了孕 28-32 周左右,会进行第四次彩超检查。这次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查看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是否与孕周相符,同时检查羊水的量、胎盘的位置和成熟度等,确保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适宜。
孕晚期 37 周左右,会进行第五次彩超检查,主要是了解胎儿的胎位、羊水情况、胎盘功能,以及胎儿的大小,为即将到来的分娩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在孕晚期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胎动异常等,可能还需要增加一次彩超检查,也就是第六次,进一步确认胎儿的状况。
当然,以上的检查次数是针对普通孕妇而言的。如果孕妇存在一些高危因素,比如属于高龄产妇(年龄≥35 岁),或者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以及有过不良孕产史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彩超检查的次数。这是因为这些高危因素可能会增加胎儿发育异常或孕期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可以更密切地监测胎儿和孕妇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很多准妈妈会担心,多次进行彩超检查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其实,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彩超检查属于超声波检查,其原理是通过声波的反射来形成图像,不像 X 射线等检查具有辐射性。现有研究表明,在正规医院按照规范进行的彩超检查,对胎儿的影响是极小的,准妈妈们不必过度担忧。
在众多彩超检查中,四维彩超因为能清晰地显示胎儿的立体图像,受到了很多准妈妈的关注。那么,做四维彩超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四维彩超的最佳时间通常在妊娠 20-24 周。这个时期,胎儿的身体结构已经基本发育完善,各个器官的形态也比较清晰,而且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羊水的量也比较适中,能够更全面、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细节,从而更好地进行排畸检查。
如果超出了这个最佳时间,比如到了怀孕晚期再做四维彩超,由于胎儿的体型已经较大,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会明显减小,胎儿的某些部位可能会被遮挡,检查范围会受到限制,就可能无法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面部、四肢等细节,从而影响检查的效果。
彩超检查在孕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合理安排检查次数和时间,能更好地保障孕期的安全。准妈妈们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彩超检查,让专业的医疗团队为胎儿的健康成长一路护航。